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肝脏是人体重要代谢和解毒器官,保护好肝脏非常重要。 01 什么是肝炎 肝炎(Hepatitis)是肝脏的炎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肝功能受到损害,进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有病毒性、药物性、脂肪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多种,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 02 出现了哪些症状怀疑肝炎?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表现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腹痛、肝区不适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黄疸,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有些患者可慢性化,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03 引起肝炎的原因 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脂肪肝等因素是引发肝炎最常见的病因,细菌、寄生虫感染、先天代谢异常、全身系统疾病累及肝脏时,也可以导致肝炎的发生。其中,中国人最主要的是乙型病毒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近年来又发现有己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但少数可发展为重症肝炎。乙型及丙型肝炎可发展慢性,继而发展为肝硬化。而且在我国乙型及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约占60-70%。 04 肝炎病毒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纹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05 与患者接触就会感染吗? 提醒: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06 接种乙肝疫苗 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07 肝炎相关检查 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 已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建议3个月~6个月复查一次。 已经有肝硬化的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复查的项目应包括肝肾功能、乙肝两对半、血常规、肝脏彩超、肝脏硬度弹性检测等。35岁以上的患者还应加查肝脏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08 如果得了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临床治愈又称为功能性治愈,是指患者停止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或乙肝表面抗体出现,血清当中乙肝病毒检测不到,肝组织学正常或只有轻微改变。达到持久的免疫控制:表面抗原(HBsAg)转阴,伴或不伴表面抗体出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保持正常;B超等其他手段检测出的肝组织学没有其他病变。 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之后,在定期随访情况下就能够长期安全停药,摘掉乙肝“帽子”,并且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随之降低。乙肝临床治愈并不容易,后续依然需要专科门诊定期随访复查。 09 乙肝的防治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当身体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右上腹不适、尿黄等表现,大多数患者在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还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畏寒、鼻塞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果有此类症状,提示肝脏已经受到了损伤,应该去医院检查、治疗。 一旦确诊为病毒型肝炎,需要及时报告,做好隔离,乙肝及丙肝患者还需要按照医嘱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及病情评估,一旦出现乙肝发作需要尽快接受治疗。 10 日常生活如何养护肝 预防肝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传染源、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饮食卫生水平。以下是一些护肝小窍门: 避免酗酒洛阳端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脂肪肝和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控制体重:肥胖是引发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 注重饮食: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健康饮食,减少油腻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避免使用共享的针头、手术器具,确保安全性行为等。 特别提醒 肝炎长期慢性感染(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肝癌的关键是: 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毒复制。 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肝炎病毒指标。 避免酗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